手机地图、车载导航……地理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中日专家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研讨会上认为,应提高和拓宽地理信息技术在抗震救灾、公众生活以及为政府决策、社会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和应用领域。

  据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副院长孔兆慧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它将分散收集到的各种空间、非空间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建立起有相互联系的数据库。

  现实世界中,80%左右的信息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基础地理信息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应用的范围和领域更为拓展。通过卫星影像,山川、河流、岛屿、海洋、道路、林木、城市状况等立体影像可以尽收眼底。城市规划中每个地段的人群、建筑、商铺、公交线路、小区管线的布置等指标标示得一清二楚,而三维的影像让人恍如身临其境。

  孔兆慧说:“从小区的下水管道更换,到大气污染监测,GIS让一切无可遁形,一切又变得简单易行。”

  目前,我国GIS已广泛应用于政府行政管理、军事、国防、商业等各个领域,尤其广泛应用于专业技术性管理,如国土资源、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抗震救灾等方面的技术管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立即开发了山东省援建的北川县抗震救灾地理信息系统,其中有北川县基础地形图、震前震后卫星影像、震后地质图、灾区实时信息和震后规划信息等,为山东的援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描绘地球地表位置的地理信息数据,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不能离开的信息资源。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在普及程度、产业化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以防灾减灾为例,日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1258个GPS连续运行站点,实时监测地壳变动信息,在灾情预报、灾后抢险、安置点规划等方面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在公众生活方面,手机地图、出租车导航等应用非常普及。